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史前館環境教育的成效與展望

博物館頻道

  從「農地」到「公園」──普悠瑪部落族人對卑南遺址公園的地方意義

話題‧話語

  女性影展在博物館:Queering the Museum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本館於10月5日於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內,舉辦「練習,一起走一段」MLA計畫成果特展開幕活動,現場吸引來自屏東、臺東與花蓮的群眾共同參與,更有來自臺東大學、東台灣研究會、金峰鄉鄉長、海端鄉鄉長、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與海端鄉布農文物館等貴賓共同參與。本特展為本館自2017年至2019年期間,執行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的成果展現,開幕活動特別邀請崁頂布農古調傳唱隊透過古調的吟唱,為本次開幕活動留下動人的畫面。

  本次特展以「練習,一起走一段」詮釋博物館與地方的協力關係,展場中除了看見史前館與地方收斂出的方法,以及如何透過展覽從地方的觀點詮釋,最後以夥伴關係與在地知識結尾,強調史前館長期持續建構與地方的共作關係。史前館館長王長華表示:「這個特展跟博物館傳統特展非常不一樣,他強調跟來自部落的大家一起走一段。當代博物館特別希望與社區及群眾有更密切的結合,把當代社區知識用博物館方式演繹、轉譯出來讓更多人理解,讓我們對彼此不再陌生。」館長更期許史前館能站在文化部的博物館群裡能夠發展出這樣一種陪伴地方、發展出模組化,亦即多元展演知識、體現價值的一種方式。

  本次特展預計至2019年10月05日到2020年03月01日,史前館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到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來感受博物館與地方的N種可能。

文‧圖/邱健維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405期 2019.10.15
 

  史前館日前榮獲108年度臺東縣環境教育獎機關(構)類特優獎,這份殊榮歸功於諸多同仁的付出與辛勞,未來史前館也希望在推動環境教育的優勢與意識上,能夠更上一層樓。

  卑南遺址公園對於鄰近部落不同世代的族人而言,有著甚麼樣不同的記憶?對於個人或集體而言,耕作、玩耍、活動、祭儀等等都交織成不同的地方意義,提供館方推動社區關係當參考。

  博物館努力朝向當代社群創造並展現新的時代意義,辦理女性影展便是其中一項有意義的指標。不只是啟發人們藉由博物館這一行思考性別理論,也是思考電影進入博物館帶來的可能。

 
 

史前館環境教育的成效與展望

文‧圖/張至善


排灣族語環境教育課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前館或本館)相當重視環境教育推動,陸續通過兩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103年卑南遺址公園率先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園區內兼具史前文化、原住民傳統智慧與自然生態豐富資源的環境教育場域。104年初史前館康樂本館跟著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結合館內展示設施及戶外多樣性園區造景,搭配解說導覽活動,建構環境教育系統,為臺東地區帶來優質的博物館豐富珍貴資源,並藉由環境教育的建立,導入更多元的教育內涵,結合社會脈絡議題,發展出具特色的環境教育特色。持續推動並深化與縣內其他公私立環境教育場域、機構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辦理環境教育場所之平台會議,整合並共同推廣與行銷,成為花東地區重要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

本館環境教育特色

自然與人文薈萃的兩座環境教育場域

  史前館為東部重要的社會教育及終身學習機構,為東部唯一國立博物館,103年與104年卑南遺址公園與史前館康樂本館分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結合館內兼具史前文化、原住民傳統智慧與自然生態豐富資源的環境特色,搭配解說與相關的教學活動規劃,導入更多元的教育內涵,結合社會相關議題,以發展出具社會與環境關懷的環境教育特色場所。同時推動結合社區與縣內其他公私立環境教育場域的合作夥伴關係,整合並共同推廣與行銷,成為花東地區重要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

詳全▲TOP

 
 

從「農地」到「公園」──普悠瑪部落族人對卑南遺址公園的地方意義

文‧圖/林佳靜


少年會所傳統建築落成。

  人文主義地理學家段義孚(1977)曾指出「地方」是人們透過經驗所建構的意義核心。而地方意義是包含自我、他人與環境三個面向及其相互的關係,是來自於人們對地方的情感與經驗,不只正向的感受也包含負面的經驗,會隨著時間而發展與改變,過去的地方經驗也會影響著此刻我們與地方的關係(Gustafson 2001; Manzo 2005)。

  卑南遺址公園過去曾是臨近卑南族Puyuma(普悠瑪部落)族人生活的地方,因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與現地保存的需要而徵收,於1983年起遺址公園開始籌建並於2002年正式對外開放。園區有豐富的史前文化及自然環境生態,是東部地區重要的社會教育場所,此外,開放的戶外場域也是附近社區民眾活動與休閒的場域。

  在此脈絡下,對於普悠瑪部落族人而言,卑南遺址公園這塊土地可能包含著過去的歷史、故事以及現在的生活記憶,有著多元的地方意義內涵。為了瞭解部落族人對園區的認知與看法,筆者於2016年8月期間,在部落內針對居住時間20年以上、年齡在20-80歲之間的部落族人進行訪談,共訪問10位。了解他們通常到卑南遺址公園做些什麼活動?有沒有什麼重要的回憶?而卑南遺址公園對他們而言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詳全文▲TOP

 

 

女性影展在博物館:Queering the Museum

文‧圖提供/黃郁倫


2019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海報

  「Women Make Waves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性影展,註1)自2001年起辦理全國巡迴映演,且過去三年成長快速,從2016年37個地點的放映,成長到2018年54個地點。去(2018)年因史前館亦參與響應,促成女性影展首次較具規模地來到臺東地區。

  史前館卑南遺址公園配合場域屬性,去年以在地與女權、性別主流化、跨性/多元平權(酷兒單元)為主軸進行選片,在映後引導觀眾關於相關議題的省思;今年則保留了酷兒單元,並鎖定轉型正義、移民經驗、東南亞與大洋洲區域,希望延續前一年引發觀眾對分類與認同、主流與非主流、壓迫與權益等相關議題的省思外,也增加博物館觀眾對記憶、遷徙、世界南島的討論。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光雕投影
    時間:逢開館日10:10、13:30、15:1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11/4-11/5 │古代製陶進階工坊
    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全日,具經驗者)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教育資源中心:

  • 自然的藝術創作
    活動時間:2019/10/20(日)14: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10/20 │果凍花
    在果凍內鑲入利用天然蔬果汁調配而成的顏色,製成栩栩如生的花朵,晶瑩剔透的3D 立體果凍花造型,就像是藝術品!材料費@250‧ 限20 人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523|活動報名

  》卑南遺址公園 

  • 第九屆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巡迴
    活動時間:2019/10/19(六)14:00-16:3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公園將於108 年9-11 月辦理第九屆野望影展,將藉由最新、最優質的生態紀錄片,把「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多樣性」介紹給台東的觀眾朋友。為進一步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念,每場影片同時規劃了活動與講座。
    10/19(六)14:00-16:30
    片名│暴龍真相講師
    張鈞翔(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教組組長)
    詳情查詢
  • 土肉桂小黑蚊防蚊液
    活動時間:2019/10/26(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土肉桂屬樟科植物,本身具有蚊蟲不喜歡的特殊氣味,再加上香茅、茶樹等天然成份及精油,連小黑蚊也能預防,還有很多其他用處,歡迎一起來發掘。
    活動對象│一般大眾、教師│活動費用│每人2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練習,一起走一段」MLA 計畫成果特展
    活動時間:2019/10/5( 六) ~ 2020/3/1( 日)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展示廳
    博物館與在地知識,有什麼樣的可能?
    當代的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位居東部的史前館過去持續透過不同的層面持續與不同社群與地方鏈結。 2017 年到2019 年,史前館透過執行文化部委託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從展覽、工作坊與教育推廣作為途徑,與屏東、花蓮及臺東的夥伴以及地方文物館,透過三年的合作,陸續有崁頂百年展、歸途- 七腳川戰役110 周年特展以及戶口名簿工作坊等,本次展覽透過系統性地整理過程並進一步提出方法學,在共同實踐在地知識的道路上,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夥伴關係。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9、10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