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民族與原住民

徐雨村

   
  台東地區的年度盛事–南島文化節,將於十二月在本館北側的廣場舉行各項活動。南島民族與原住民有著什麼關聯,相信是許多社會大眾心中的一個疑惑,希望藉由這篇短文,做一個初步介紹。

 

南島民族

     十六世紀以來,西方強權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他們發現太平洋不同島嶼的各個族群,雖然語言無法互通,但是對於鯊魚、烏賊、蝦子等海生動物的稱呼卻都一樣。

     在二十世紀末,語言學與考古學的研究顯示,在西起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至南美洲西岸的復活島,相隔超過半個地球遠的區域,成千上萬的島嶼,說著一千二百多種不同語言的近三億人口,從語言追溯有著共同的祖先﹙陳淑華2001:36﹚。「南島語族」(Austronesian)一詞,就是用來稱呼這一群原住民族群。台灣的原住民各族群,也是南島語族的成員。

我們可以從南島語族的語言結構與用法、或是考古發掘的年代證據,推測他們遷徙到各島嶼的先後順序。依據語言學家李仁癸的研究(1999:3),臺灣原住民的語言保留了最多古語的特徵,至少是最古老的南島民族居住地之一,極有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澳洲國立大學人類學教授貝爾伍德(Bellwood 1997)提出南島語族可能在5,000年前從亞洲大陸發展出來,逐漸向大洋洲一帶擴展,臺灣地區採集的語言證據顯示,大約西元前3,500年南島民族開始由中國大陸遷入臺灣,再向外遷徙到太平洋與印度洋各地。

     南島民族是由南島語族這個詞彙衍生出來的,強調彼此的文化共同性質,並且希望培養一種共同情感。因此,國內有許多人用這個名詞來替代「原住民」一字,也藉此將原住民的認同對象延伸到一個較大的群體。

臺灣的南島民族並非完全來自中國大陸,東海岸的雅美族、阿美族、卑南族都有祖先來自南方海洋的傳說故事,至於是否來自菲律賓則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原住民

     1984年「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成立之後,原住民這個名詞才逐漸為國內民眾使用。在過去,漢人稱呼異族為「番」,將原住民依據漢化程度分為「生番」、「熟番」,或是「高山族」、「平埔族」。中華民國政府曾經基於中華民族的定義,將原住民視為源自於黃帝的中華民族的一支,稱之為「山地同胞」。然而,這些稱呼往往帶有輕視的味道,或是指稱的範圍不清楚,例如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卑南族與阿美族過去被稱為「平地山胞」。

     由於原住民一詞涉及中華民族的定義與統獨問題,因此一度引起當局的緊張,針對這項問題進行辯駁。提出考古與地質學的根據,在一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臺灣曾與大陸相連,現在的原住民是從那邊過來的。在這之前臺灣可能住過其他的人,因此不可稱為原住民,應該說是早住民,或是先住民 [1]

然而隨著社會潮流的腳步,原住民這個詞彙逐漸受到社會大眾認同,1994年4月10日,前總統李登輝在「原住民文化會議」開幕致詞之中,首次代表官方使用「原住民族」一詞(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4:1)。此後原住民一詞成為官方與學術界的正式用語。

     19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原住民運動逐漸興起。原住民一詞的英文,應為Indigenous Peoples 而不是 Aborigine,後者僅用於稱呼澳洲的土著。原住民一詞意指在某個地方長期居住,土生土長的一群人;或是在現在的主流族群遷入之前,已經在這個地方居住,目前仍然保有文化傳統的一群人。但是他們的政治經濟處境,由於優勢族群的進入,而處在較為不利的地位。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可能因為優勢族群有意無意的影響而逐漸轉型,甚至消失。

     另一方面,「原住民」這個稱呼是族人的自稱,有別於過去政府或是其他族群對於他們的稱呼,這是一個族群自主性的表現。而每一個族群或是部落,也在這個正名過程之中,重新思考自己具有的文化特色。這是一個社會成長與意識覺醒的過程,需要更多的彼此尊重與理解。

 

 

引用書目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

     1994  《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編者。

 

陳淑華

     2001  誰是南島語族? 經典雜誌 37:32-55。

 

Bellwood, Peter

    1997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中國民族學會通訊 1-26。

 



[1] 「早住民」一字語焉不詳,究竟有多早?「先住民」則是因「先」字

多用在稱呼已逝者,也是不適用。因此仍以原住民一字較為受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