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求新
 






史前館及卑南文化公園優惠聯票登場
史前館春節休館二天  初二起開館服務
教育資源中心寒假增闢開放時段
「來自部落的聲音微弱的力與美:
  當代臺灣原住民創作的文化展現」特展

 
  考古學家與田野工作  
後敞褲  kaTin  
  請假回家 illisin  
  是結束也是開始─有感於「時間的夢幻之旅」特展  
  什麼是搶救考古?  
       

 

新年‧求新

文/ 臧振華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了。新年生肖屬羊,羊在古代中國以其音近「祥」,而「祥,善也」,所以羊就成為代表吉祥的生肖。中國人慶祝新春有一句吉祥話:「三陽開泰」;有人以羊、陽之音相同,而在年畫中以「三羊」來表示吉祥。總之,大家都期盼羊年能帶給我們好的運道和新的氣象。我也要藉此機會,恭喜大家在新的一年萬事如意、平安喜樂,也祝福我們的國家能能夠儘快走出經濟的低迷和政治的陰霾。詳全文

 
 

 
 

最新消息

史前館及卑南文化公園優惠聯票登場

附屬於本館之卑南文化公園已經於去(91)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正式開園,為提供參觀民眾更優惠及更方便的服務,本館推出優惠聯票,無論於本館或遺址公園購票,皆可直接憑此優惠聯票,參觀本館及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並可於餐廳享有九折優惠。

優惠聯票票價依本館現行票價規定:全票80元、團體票60元、優待票50元,(享有免費參觀卑南文化公園遊客中心之優惠)不限當日使用,歡迎參觀民眾多多利用。


史前館春節休館二天
  初二起開館服務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春節期間,援例於農曆除夕與初一(一月三十一日、二月一日)休館二天。大年初二起開館服務,原定每週一之休館日,將於春節假期暫停實施,以服務參觀民眾。

  
依據往年經驗,將有眾多遊客趁著春節假期,安排到花東地區旅遊,而史前館原定每週一為休館日,今年農曆年初三(二月三日)正逢週一,本館將特別開放以服務遊客,讓遊客有個兼具知性與休閒的好去處。史前館也將從年初二到年初四共三天,天天送出100份小禮物,給每天前100名(史前館70位、卑南文化公園30位)購買聯票進場參觀的遊客。

  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史前館,電話(089381166755753,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教育資源中心寒假增闢開放時段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教育資源中心,為配合寒假期間親子觀眾的需求,自一月二十一日起至二月九日,除原訂週六及週日全天開放外,另增闢週二至週五下午二時至五時的開放時段,以服務民眾。歡迎家長帶著小朋友到教育資源中心共享親子閱讀之樂。

春節期間,除夕、初一休館,初三起至二月七日開放下午半天;二月八日與九日開放全天。洽詢電話:(089)381166轉597、590或523。



來自部落的聲音
微弱的力與美:當代臺灣原住民創作的文化展現」特展 911212日至92413日展出。相關展演訊息詳全文
 

 


考古學家與田野工作

文/ 黃國恩

  提到考古學家,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影像是什麼?探險家?偵探?尋寶者?這些印象雖然不盡正確,但是考古學家常有像探險家的好奇心,像偵探般的敏銳觀察力和推理能力,像尋寶者般對古文化的熱情,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有完備的考古學訓練。詳全文

 


 

後敞褲 kaTin


文/ 方鈞瑋 圖/ 本館典藏品

 

卑南族的社會組織採行男子年齡階層與會所制度。男子自十二、三歲開始到老都是年齡階層中的成員,會所分為少年會所(takuban)與青年會所(palakuwan),每一年齡階層都有特定的任務與責任,必須遵守許多規定,傳統的卑南族社會因而得以維繫。詳全文


 
 

請假回家 illisin

文/ 盧梅芬

一般泛稱的阿美族豐年祭,在日據時代被稱為「月見祭」;國民政府時代以後,則為大眾所熟悉的稱呼「豐年祭」。然而,因地域、習俗、語言等的差別,在不同的阿美族部落有自己的稱呼與特色,甚至差異很大。

近年來,每年於七、八月舉行的阿美族豐年祭成為東海岸重要的觀光資源。「歌舞歡樂慶豐年」,成為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阿美族豐年祭的主要印象。然而,豐年祭對於阿美族自身的意義為何?詳全文

 
 


 
  是結束也是開始─有感於「時間的夢幻之旅」特展

文/ 喬宗忞

 
 

  「照片會說話」特展的巡迴展九十一年的最後一站在達瓦蘭(政府給的全名叫屏東縣三地門鄉大社村)。因為除了我的觀點以及我所知道的撒古流的觀點之外,想知道照片真正的主體-達瓦蘭的朋友如何看待這批照片,所以照片到了一個偏遠的部落,連見怪不怪的新聞從業人員,都好奇為什麼到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展;但那兒才是照片的真正的家。詳全文

 
 

 

 
  Q:什麼是「搶救考古」?

/ 李德仁

 
 

A:在本館第四期電子報曾提到我們為什麼要立法保護遺址?簡單的說,從文化資產保存的角度來看,遺址的珍貴性是具有不能複製、不能再生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壞就永遠不可復得。換言之,遺址一旦遭受破壞,其中所含有關古代文化的證據,也就隨之消失,造成一段歷史的空白,永遠不會再有同樣的證據來彌補此空缺。詳全文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主編:呂憶皖

2003.02.01《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