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起源


黃國恩


人們對遙遠的古代總是充滿好奇,
也嘗試從古人遺留的東西來了解古代,但是真正以科學的方法及態度所建立起的考古學,卻是最近一百多年的事。

 

n         中國的考古學

中國早在東漢的時候,就有所謂的「古學」,不過這指的是研究「古文經學」,與考古學搭不上關係。到了宋代, 一些文人開始從鑒賞收藏的角度, 將出土古物印成通過當時新興的印刷事業廣為流轉其中青銅器和玉器的研究著錄最多。大約在北宋中期,蒐集買賣古代青銅器的風氣盛行,有些讀書人也特別喜歡研究古代的銅器銘文和石刻,當時稱呼這樣的學問為「金石學」。到了清朝中期以後,金石學再度流行,不過這時候研究的對象已經包括所有的古物,應該稱為「古器物學」了。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期,甲骨文、敦煌壁畫及北京人的發現,吸引了大家對考古的注意。此時「現代考古學」,也就是「科學的考古學」,從歐美傳入中國,考古學才真正在中國萌芽。

「考古」一詞究竟來自何處?「考古」一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時呂大臨所著的「考古圖」中(完成於元祐七年,1092年),這本書收錄了兩百多件古代銅器及玉器的資料,並對出土地點及收藏者再加以考證,可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研究古代遺物的文獻資料。雖然這樣的工作類似古器物學研究,但是以研究古代為目的的考古發掘工作卻未曾出現。

 

n         歐洲的考古學

歐美文字中的考古學一詞(例如英文的Archaeology),都是源自於希臘文的Arcaiologia。這個字是由arcaioVlogoV兩個字所組成,前者的意思是指「古代或古代的事物」,後者則是「科學」的意思。西元前四世紀,柏拉圖使用這個字時,就是指對古代史的研究,當時的研究只是描述與推測而已,這和現代的考古學有很大的差距。後來這個詞的意思一再更新,到了十八世紀,考古學是指對有美術價值的古物和古跡的研究,到了十九世紀,才泛指一切古物和古跡的研究。

 

中世紀的歐洲,受基督教的影響,人們對遠古的研究結果不能違背聖經的記載,所以考古學沈寂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十八世紀時,為了充實宮廷、博物館或私人的收藏,歐洲盛行古物發掘,以蒐求精美的古代藝術品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考古學成了「研究古代藝術精品和古跡」的學問,在當時歐洲人的眼中,考古學和美術史是差不多的。

 

到了十九世紀,一些遠古人類所留下的岩畫、雕刻等,不斷被發現,於是有學者開始試圖從這些古物來解釋古代人類的生活,學者們以科學的概念及方法,發展出有系統有目的的發掘。現代考古學,也就是「科學的考古學」,才真正走入學術的範疇,而與尋寶工作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