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南科考古館「博物館的祕室」解密報導—遺物從考古發掘現場進入典藏的家

博物館頻道

  淺談2019文博會「Hi Story 過 去未來」─史前館如何發掘記憶

博物館頻道

  3D技術於卑南遺址考古研究之應用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卑南遺址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

  博物館花絮
 

2019跨越黑潮計畫最終挑戰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圓木舟航行最終挑戰,7日下午1時38分自臺東長濱烏石鼻港出發,終於在臺灣時間9日上午10時48分抵達日本沖繩與那國島。本次航行耗費約46小時、划越226.08公里,舟上五名划手包含日籍的原康司、鈴木克章、村松 稔、田中道子(女)與台籍宋元愷,成功完成以人力划行跨越黑潮的挑戰。

  將近2天的航行過程中,划手們曾因天候無法辨位,幾度發生迷航的狀況,最終靠著多年訓練累積的經驗:觀察太陽夾角、觀測星象,以及幸運的在海流的輔助下成功修正方位,正確往與那國島方向前進,挑戰橫越黑潮成功的紀錄。

  『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歷經6年研究、4年草船、竹筏、圓木舟實驗航行,終於在最完美的狀況下劃下句點。未來史前館將朝向與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合作策劃海洋相關主題特展來努力,將這項實驗計畫的成果分享給全世界。

文/邱瓊儀
圖/劉世龍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99期 2019.7.15
 

  當很多人都以為史前就只是代表過去的時候,其實對於從事考古研究、考古推廣以及結合相關技術界面來更增進各方理解這段過去就是未來的各方夥伴來說,以未來式探索史前而構成現在進行式正是最有意思的部分。

  位於南科考古館「博物館的密室」,開放部份工作時段讓民眾可以透過高處一窺工作室整飭文物的現況,而且還能與工作室人員透過直播互動,自試營運以來是最熱門的參觀區域,也達成博物館透過展示設計安排來推動認識考古工作的目的。

  史前人類以精湛技術製成的物件,到今日仍讓諸多設計師、工藝家深感驚嘆不已。如何從觀摩覺察過去,再形成今日進行創作的基底,今年度史前館在文博會與文化部旗下館所一起推出的聯合展示,從一路發想到完成,就是希望帶給大家這樣的養分。

  3D技術對於考古界來說,可真是做到了很多以前人力、能力與技術上做不到的事情,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可能。3D技術運用在文物、遺址環境、探坑與遺跡上,到底有哪些全方位的呈現呢?趕快手刀報名參加8/6-7的國際工作坊,一起來到考古新天地!

 
 

南科考古館「博物館的祕室」解密報導—遺物從考古發掘現場進入典藏的家

文‧圖╱康芸甯


民眾於二樓駐足參觀一樓秘室展示互動區情形。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位於臺南市新市區,館址所在地緊鄰著南科園區的大家長—南科管理局,自去年(2018年)12月26日開始啟動試營運的活動。試營運期間,「博物館的秘室」是當前幾處開放遊客參觀的展區之一,由於標榜「全臺首座開放性互動庫房展示」的特殊宣傳口號,隨即引發了國內外媒體及一般民眾的好奇心與熱烈關注。現在,不睹不快,敬請收看來自前線的第一手獨家解析吧!

「博物館的秘室」要告訴我們的事

  現今博物館不斷強調典藏品公共化及資源共享的概念,文物不再僅作為私人收藏或欣賞之用途,保存傳承、教育公眾及提升文化價值等等,已成為博物館的核心營運目的。另一方面,近年來民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意識大幅提升,愈加重視曾經建構於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與歷史樣貌,甚而萌生想要去探究過往文化的知識渴望。

詳全▲TOP

 
 

淺談2019文博會「Hi Story 過 去未來」─史前館如何發掘記憶

文‧圖/王宥婷


2019年文博會現場史前館展區,民眾欣賞光雕投影VR影片

  由文化部主辦的臺灣文博會2019年度主題「Culture On the Move文化動動動」,是一場以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動態實驗。相較於2018年文博會展區為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與花博公園爭艷館,今年更串連了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機場鐵道博物館園區等產業空間,打造空間上「文化廊帶」的概念,時間上則結合傳統與創新、跨界的開放展場。2018年文博會主題「從身體創造Body Knowledge」探索從身體本能對於原創、美學、文化的重新理解,而2019年更近一步從豐富的文化出發,結合策展、設計、文化以及一般民眾,共同形塑臺灣的文化生活,透過展場規劃及串連、策展概念一同思考「文化該如何?」

  松山文創園區、花博公園爭艷館今年度延續往年博覽會設計品牌及圖像授權館;華山1914文創園區以編輯地方(Edit)、演變舞台(Direct)兩個主題方向探索道地文化特色及精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推出「混水釣蝦場」的特展,將原本空總內的羽球館翻轉成講座、演出舞台、釣蝦場、展覽、活動共聚的開放式空間,企圖開放城市成為一座思辨的場域;文化廊道最終站為臺北機場鐵道博物館園區,開放大眾一覽城市的歷史場景。

詳全文▲TOP

 

 

3D技術於卑南遺址考古研究之應用

文‧圖/葉長庚


國際工作坊海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近年來發展3D技術於文物數位典藏、數位修復、逆向輸出等作業,除了建置「考古文物3D資料庫」,目前已有超過300件文物3D模型上線供自由瀏覽,更進一步應用於AR、VR與數位展櫃等展示功能之開發。

  3D技術在文物數位化、展示應用與推廣活動上可說是得到相當豐富的成果,但較不為人熟悉的是3D技術在考古研究上的應用成果。本文將以卑南遺址相關作業成果,來介紹針對考古研究不同面向的3D技術應用。

關於考古遺址的環境

  在針對一處考古遺址進行調查或考古發掘工作前,掌握該遺址範圍的地理環境與地形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初期作業項目。在過去,考古人員會利用5000分之1的航測圖來掌握遺址周邊區域的地理資訊,並藉以瞭解地形變化狀況;近來由於Google地圖或地球所提供的便利性,亦有許多考古工作者採用數位地圖資料加以應用。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考古速報
    時間:2018/2/14 (三)起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建築物大型投影沈浸式互動光雕
    時間:逢開館日13:30、16:40(一場次12 分鐘)
    地點:本館展示廳中庭
  • 智慧型博物館計畫成果展
    時間:2018/2/15(五) ~ 2019/9/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時間:2019/4/17(三) ~ 2019/9/22(日)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編織築夢月桃情:第七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區高中職原住民教育成果展
    時間:2019/5/31(五) ~ 2019/10/13(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史前國寶文創設計獎
    時間:2018/12/1(五)~ 2019/12/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二樓迴廊
  • 馬修連恩聲音雕塑 《Consonance》
    時間:106年9月15日起
    地點:本館第二特展室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歸途 Taluma'─七腳川(Cikasuan)戰役 110 周年特展
    時間:2018/12/2( 日 ) ~ 2020/12/31( 四 )(週日休館)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原住民文物館 1 樓(花蓮縣壽豐鄉光榮一街 26 號)

研討會:

  • 【國際南島研討會】工藝技術與社會實踐
    活動時間:2019/10/31~11/3(四~日)9:00-17:00
    地點:本館

    10/31-11/1│學術會議
    議程:早期東亞社會、菲律賓海域金屬器時代、台灣島新石器繩紋陶、高溫工藝的傳入與探討、南島與當代藝術。

    11/2-11/3│陶器製作技術主題工作坊 
    場次A金屬器時代的菲律賓陶器、場次B新石器時代的台灣陶器。參與民眾可於現場觀摩學習以古法製陶。

    相關訊息請參閱「2019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Conference」臉書專頁

主題活動:

  • 動畫播映:海洋奇緣
    活動時間:2019/8/11(日)14:00-16:00
    地點: 本館視聽中心 │活動查詢
    故事取材於太平洋島嶼玻里尼西亞文化流傳許久的毛伊半神人故事,主角是一個16 歲的小女孩莫娜,她來自古老的航海家族,當小島環境遭到破壞並面臨生存危機,她必須去尋找關鍵人物──掌管海洋和風的半神人毛伊,並攜手展開冒險旅程。
  • 會動的水牛─ 3D 列印筆+ 自動機械製作+Scratch+ 浮空投影體驗
    活動時間:2019/7/13、8/3(六)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這次活動不僅讓你了解史前動物生活環境的變遷,也能體驗3D 列印筆創作的樂趣、自動機械製作原理與組合、玩玩史前Scratch 程式遊戲及浮空投影盒製作,透過動手製造獨享玩具的過程,體驗史前知識遇上現代科技之無限可能。
    活動對象│國小三升四以上未滿16 歲之學童( 每梯次20 人)
    活動費用│每人酌收費用200 元( 含3D 列印筆材料、自動機械成品、浮空投影展示盒)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85│活動查詢
  • 3D 列印的日常─人獸形玉玦菜瓜布架體驗活動
    活動時間:2019/7/20、8/10(六)9:00-16:30
    地點:本館數位文創翻轉教室
    將史前館的館徽- 人獸形玉玦的造型設計成日常生活用品,以啟發學員創意能力,並透過自行繪圖、自行列印、自行製造的過程,讓學員發揮創客潛在能力。
    活動對象│16 歲以上學生及社會人士( 每梯次10 人) 活動費用│每人酌收費用100 元( 含3D 列印機線材)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85│活動查詢

教育資源中心:

  • 親子共讀‧ 史前繪本創作營
    活動時間:2019/8/1 ~ 8/3(四~六)9:00-17: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本館發揮創意暑假營隊又來囉! 繪本小書創作不僅可以滿足學童愛塗鴉的本性,訓練學童巧手的工藝外,也可以培養學童獨立思考繪本內容的創作,引導學童透過繪本提升環境知識效益,讓學童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與寫作!
    活動對象│國小3-6 年級
    活動費用│一梯次為3 天共300 元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592※ 報名及課程詳見│網上報名
  • 文化體驗活動:微醺滋味~巧手釀青草麴
    活動時間:2019/7/13(六)9:00-12:00
    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民族植物造就傳統生活經驗,形成文化智慧,電光阿美族人運用大自然的恩賜加上族群傳承的智慧,將天然植物發酵養菌製作酒麴,製成的酒釀散發著天然青草的香氣,豐年祭前正是製麴的季節 抓住節氣的尾巴 一起來學習傳統釀酒文化!
    活動費用│每人1,000 元(款項匯至:臺東縣關山鎮電光社區發展協會)
    聯絡洽詢│限20 人
    聯絡洽詢│ (089)381166 轉722 │活動查詢

  》卑南遺址公園 

  • 放假探索趣—暑假特別活動
    活動時間:2019/7/1~8/25(每週二~日)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小朋友暑假哪裡去呢?卑南文化公園的展示廳除了展示卑南遺址出土的寶貴文物外,還有很多好玩的互動照相與傳說故事哦,拿著我們特別設計的學習單展開一場自由探索的遊戲吧。
    網上報名│現場報名即可(國小學童) 活動費用│門票費(依門票規定)
  • 仲夏營隊:野生廚房系列之「野」是我的菜!
    活動時間:2019/7/26、8/16(五)9:00-17: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本次活動特別規劃了幾項野外行動!孩子們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餐具呢?而這套餐具是藉著自己的雙手,取自然素材所製作出來的野生竹餐具。孩子們是否嘗試過在戶外也能就地取材,用自己的雙手打造野生廚房,體驗採野菜,料理一道野生石頭鍋呢?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取得許多資源讓我們能享受方便的生活,藉著營隊活動的機會讓我們用身體好好重新認識大自然,練習感受環境帶給我們的力量,一起創造人與自然環境互相照顧的美好!
    活動對象│國小學童│活動費用│每人500元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台東「鳥」日子
    活動時間:2019/8/10(六)14:00-16:00
    地點:卑南遺址公園
    當你聽見枝頭上的鳥兒在高歌,並不是春神的到來,而是一位賞鳥男孩即將帶著他與鳥兒之間的故事與你們分享。十年間一趟趟青春熱血的追鳥之旅,透過攝影記錄一張張精彩照片將在這場分享中呈現。相信你在聽完後,也會從賞鳥的角度認識不一樣的世界。
    網上報名│聯絡洽詢| (089)233466#210李小姐
  • 預約卑南遺址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遺址公園DIY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8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館長王長華│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