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安可曲:記「部落采風:第四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展演與對話

考古探索

  智人

創作芬太奇

  史前大魔王在哪裡
搶鮮報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博物館花絮
 

201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6月4~6日為期三天辦理「201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會議中有超過50餘位國內重要考古學者發表包括14場次、44篇2015年最新考古研究報告,是臺灣考古學界一年一度的盛會。開幕當日更特別安排日前甫逝世宋文薰院士的追思儀式,以感念宋院士對考古界的貢獻。

  4月27日會議籌辦期間,臺灣考古學的大家長宋文薰先生離世,享壽92歲。臺東縣境內長濱文化、麒麟文化與卑南文化等重要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均仰賴當年宋文薰院士與連照美教授的努力;史前館的設立宋院士更有莫大的功勞。因此,本次會議一開始安排了宋文薰先生追思場,宋院士的女兒宋和女士、台大人類學系陳瑪玲教授、中研院臧振華院士、成大考古所劉益昌所長以及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會謝世忠理事長等人分享了與宋院士的身平、研究與趣事。

  宋院士生前對臺日學術交流貢獻良多,今年更特別榮獲日本政府致贈「旭日中綬章」,可惜未能親自受獎,日本交流協會特於5月21日宋院士的告別式上代表追贈勳章並宣讀勳績。【勳績概要:對促進日本與台灣在考古學領域之學術交流,具卓越貢獻。宋文薰先生除了在考古學研究上有眾多發現,具傑出成果外,同時致力於該領域的日台學術交流。他繼承日治時期的考古學研究並加以發揚光大,對今日台灣考古學的發展,具卓越貢獻。】宋先生家屬感念其與史前館關係之深切,特地將獎章攜至史前館,與大家分享宋院士的榮耀。勳章與褒揚狀更留在史前館張光直紀念圖書館展示。

  「201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會議內容主要針對2015年臺灣考古工作成果進行研究報告與成果分享,現場,主題包含臺灣各地區考古工作成果、水下考古研究、材料分析、考古學教育推廣、科技考古學與歷史考古學的主要議題。

  其中文資局長施國隆局長將針對文資法與考古遺址的保存進行說明;中研院臧振華院士則針對國定八仙洞遺址的考古成果與保存規劃進行發表;有關左鎮人再研究的成果由清華大學邱鴻霖教授發表;史前館考古隊針對金崙遺址與卑南遺址考古發掘成果進行報告;中研院團隊將發表國內水下考古的成果;以及先進技術於考古學的研究與應用。

文‧圖/邱瓊儀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325期 2016.6.15
 

  今年史前館外頭南島大道上的鳳凰花開得火紅又熱烈,祝福畢業生前程似錦。史前館多年來與本地原住民高中職生合辦青年藝術節展出與展演,每年不同主題產生的熱烈交流,都成為六月難忘的回憶與成長的養分。

  近來社群媒體上流傳一則影片,以科學證明人們的DNA其實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群,不同族群之間在基因上的親近度遠比我們所認為的還要更親近。智人是我們所知的現代人人種,跟黑猩猩之間也有著最親近的基因與相似度。

  臺東大學學生於史前國寶文物的系列文章發想,來到本年度的最後一篇。如何把史前文物轉變成有意思又有主題的桌遊呢?這也要考驗同學們對於文物、活動邏輯、遊戲規則與製作的理解與再詮釋。感謝大家的辛苦,希望還有機會看到有意思的創作。

 
 

安可曲:記「部落采風:第四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的展演與對話

文‧圖/林建成


東專高職部複音表演

  當阿美族馬蘭部落耆老歌手與高中職青年同台演唱傳統複音歌謠是什麼模樣?排灣族、布農族獵人與忠實的夥伴-獵狗,在山林狩獵的經驗有什麼差異?「部落采風:第四屆原住民青年藝術節暨臺東縣高中職原住民青年聯合展演」活動,不同世代的原住民以展演藝術,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舞台進行對話,藉這種難得的機會彼此交流與傳承原住民文化。

一、對話

  在展出部份,「部落采風」主題創作邀請排灣族畫家吳信和與原住民青年一起進行創作對話。信和的創作以部落生活為主,畫作裡看見族人無論在山林或海邊工作、休憩皆充滿純樸而樂天知命的人生;信和小時候在部落生長,擁有許多家庭、青春年少的趣事,或歡笑或無奈,他總以詼諧、幽默的筆調畫出了屬於他也屬於部落的記憶。

  本屆展演特別規劃各校原藝班同學們帶來創作與吳信和進行兩個世代的「對話」,同樣為狩獵經驗的作品,吳信和與關山工商邱耀偉不約而同選擇獵人攜帶獵槍、獵狗上山,畫面中呈現人與獵狗的親密關係,邱耀偉的獵人更是描寫父親在山林間狩獵的溫馨回憶。

詳全▲TOP

 
 

智人

文/林秀嫚


智人海德堡亞種的頭骨。

  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就體質特徵上,巧人具有比南方猿人更小的大臼齒與更大的腦子,並且已知運用石頭製作工具(極可能也會使用動物骨骼)。巧人的命名即因其發現者Louis Leakey就巧人與石器的關連性,而將之稱為「巧人」。另外,就體質特徵而言,直立人、匠人、早期智人與尼安德塔人於頭骨形態上有明顯的差異,但於頭骨以外的部位則已非常相似且表現出對地面生活(terrestrial living)的適應。

  智人,大致可以區分為早期智人與晚期智人,二者的主要差異表現在面部以及前部牙齒的縮小、眉脊的減弱與顱骨高度的增加。早期智人通常指距今20多萬年前出現、體質特徵介於直立人與晚期智人之間的人種。早期智人的腦容量平均1360平方公分,已達現代人標準,代表智人的智力可能已發展至相當程度,也因此,古人類學家將智人(Homo sapiens)與現代人(Homo sapiens sapiens)歸類於同一種,也就是「智人種」(Homo sapiens乃拉丁語,其中"sapiens"代表著「智慧」的意思)。

詳全文▲TOP

 

 

史前大魔王在哪裡

文/王韋甯、馬琦君、林書婷、黃冠穎‧圖/林頌恩


以遊戲互動為主的大魔王通關考驗。

  我們這組的創作理念是採用遊戲闖關的方式,玩家在勇者的幫助下,運用通關秘笈克服重重難關,更了解史前文物,獲得更多滿足與成就感,達成實現夢想的意義。

現身

  史前館有一項至寶,這件寶物十分的特殊迷人,它能在黑夜中閃爍微光,能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這消息輾轉流傳到一群盜匪耳裡,盜匪們聽到這消息後,開始打起了壞念頭。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盜匪祕密地潛入史前館,越過重重雷射紅外線,成功地竊取到至寶─人獸形玉玦。當盜匪碰觸到人獸形玉玦時,館內突然警報聲大作,遠處更是傳來警笛咆哮的聲音。盜匪心慌之下,手不自覺一抖,將珍貴的玉玦摔落地面,只聽見「喀!」一聲,玉玦竟然碎了。

  一個黑色小人從玉玦中掉出來,身形逐漸地擴大,大到比卑南溪寬,比都蘭山高。這巨人暢快地抬手踢腿,現場頓時天搖地動,有股無形的壓力。螞蟻在搬家,野狗瘋狂的咆哮,天也被神秘的烏雲壟罩,這不是屬於凡人的力量。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尋找東方金銀島-看見台灣四百年前東部村社特展
    時間:105年1月26日至105年12月18日
    地點:本館第四特展室
  • 部落采風-原住民青年技藝創作靜態展
    時間:105年6月4日至105年9月11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人神盟約:排灣族maljeveq展
    時間:103年12月30日至105年7月10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B1通道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主題活動:

  • FUN手作DIY專區
    時間:105年週三~週日10:00~16:00
    地點:2F迴廊
    彩繪史前洞洞豬、創意杯墊、獨一無二身份勳章、療癒系多肉植物盆栽等等多元手作活動,讓參觀民眾好逛、好玩、好藝術。 活動費用:依各項材料計價
  • 本館主題導覽(較適合親子參與)
    活動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10:00及下午3:00各一場
    活動人數:每場次20人(因場地限制,請包涵)
    請至本館二樓展示廳入口處登記
    [5月]TATALA-蘭嶼拼板舟
    [6月]LOOK!!樹上蛙是誰??

 

特展教育活動:

  • 聽繪本故事玩戳戳樂
    時間:6/19(週日)10:00-11: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講者:故事媽媽 免費,每場限25人,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
  • 多元文化月
    時間:2016/5/29~2016/6/26 14:00-17:00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費用:材料包一份80元  
    6/16(日) 美麗的越南風鈴 chuông gió
    6/26(日) 泰國祈福感恩水燈loy kratong ลอยกระทง
    報名方式:網路報名:http://reservation.nmp.gov.tw/;教師請逕上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報名。 聯絡洽詢:(089)381166#523、592
  • 【動手做】魔力彩虹球
    每週六、日9:00~16:00│教育資源中心│費用:材料費10元
    現場報名│趣味超越水晶球,魅力更勝牛頓球,滾來滾去像雪球,彩虹圈圈,有球必應,就在魔力彩虹球。

  》卑南文化公園      

  • 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遺址環境教育主題課程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國內第一座考古遺址公園,成立之初即以保存史前遺址為基礎,並以文化再現和環境復原的規劃理念,呈現出一座兼具自然與文化的遺址公園。園區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保存與自然生態棲地的營造,為了提供民眾多元的學習與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亦致力於推動成為東部地區優質環境教育學習場域。課程方案主軸以「人與自然」為核心,包含有人與自然的互動所產生的文化與環境問題,以及引導人們認識自然及學習如何與自然相處。在此核心理念下,共規劃6套課程方案。
  • 105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
  • 105年公務機關預約卑南文化公園體驗活動 (更多訊息
    本館卑南文化公園為全國首座具有自然風貌的考古遺址博物館,擁有在地史前文化、原生植物、自然生態等豐富多元的資源,又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潛力點,故兼具本土與國際視野的多重風貌,可提供公務人員既廣域又深入的多元學習內容,並使公務人員之身心靈有親近自然、汲取原始能量,充實終身學習資源網絡的機會。 在文化素養的課程中,我們安排了公園展示廳的導覽解說,可搭配「手創軟陶飾品」、「卑南玉飾」、「玩彩繪」、「陶罐大變身」體驗活動。 在生態教育的課程中,安排公園原生植物解說,搭配「天然手工皂」、「拓印樹葉手提袋」、「月桃編留言板」、「葉打葉美麗」或「薏米珠手鍊」體驗活動,以增進自然保育的觀念,達到生態永續經營。 以上所安排之課程兼具滿足個人與組織雙面需求的功能,對個人而言,參與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可獲取不同領域知識、能力與技巧,將可更進一步認識在地文化與生態;就組織而言,透過公園的體驗進修活動,以蓄積再出發的能量,可確保組織內的成員具有因應現在及未來工作需求的能力。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ews/list.php

105年5、6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