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小秘訣(三) 織品文物的保存與維護
 
他山之石:由日本對「公屬性」考量審慎規劃我國博物館行政法人機制
卑南遺址與世界遺產教育
 
 
 
 
史前館電子報第30期 2004.03.01
   
 
部落的旋律 時代的脈動

「回憶父親的歌: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的音樂故事」特展簡介

盧梅芬、林頌恩

 

你認識的原住民音樂是什麼?
吼嗨泱或那魯灣?
還是模糊的傳統VS現代的截然劃分?
 

陳實、高一生與陸森寶,都因日治時期的師範教育,接觸近代音樂,
在傳統與現代的激盪中,以音樂表達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及對族群的關懷,

創造出更豐富的文化與音樂色彩。
他們創作的歌謠,有許多首歌仍能歷經時間洗鍊、貼熨人心,
成為至今族人依舊傳唱不絕的民謠。
 
陳明仁、高英傑與陸賢文,承襲了父親對音樂的喜好,
父親的音樂觀與作品也對他們有著深深的影響。

「回憶父親的歌」,以孩子的角度,
帶領大家一起回憶、認識與經驗他們的音樂故事。

 

近幾年,許多原住民歌手躍上臺灣流行音樂界舞臺,其中卑南族陳建年與紀曉君、布農族王宏恩、泰雅族吳廷宏與卑南族陳明仁組成的北原山貓相繼得到金曲獎肯定。進而分析專輯的歌曲內容,有些是傳統歌曲重唱,有些則是族人所創作,例如陳建年與紀曉君的專輯裏有許多歌曲是被喻為南王部落卑南族音樂之父的陸森寶所作。

陸森寶原創的歌曲在部落久為族人普遍傳唱,成為卑南族的傳唱民謠。雖然數年前原住民表演團體「原舞者」,已採用陸森寶的音樂創作與南王部落傳統音樂演出「懷念年祭」並錄製音樂CD。然而,陸森寶並未如這些歌手站在舞臺上成為眾所知曉的名字,許多歌曲甚至仍被一般人誤以為是傳統歌曲。一般大眾對於原住民音樂的認知仍多停留在吼嗨泱或那魯灣的表象,或是模糊的傳統VS現代的截然劃分;既看不清原住民音樂歷史發展的面貌,也看不到歌曲背後創作者的名字,以及文化前進的動力族群的創作力量。

和陸森寶有著同樣的時代背景以及所創作的歌曲仍被族人廣為傳唱的原住民,還有陳實(知本部落卑南族)與高一生(特富野部落鄒族)。他們都因日治時期的師範教育,接觸近代音樂教育,為他們的創作或採集整理音樂的方式奠基;以開放性的態度,再創音樂的時代精神。

然而,由於缺乏史料的整理與整合,這段重要的音樂發展階段模糊且未受到重視,許多重要資料與文化資產亦隨著時間消逝;而學術知識的流通管道有限,無法更普及的讓人所知曉。例如:在國小音樂課本裡註明為臺灣原住民民歌的〈海洋歌〉與〈歡樂歌〉配詞人是趙友陪,但當我們唱著「復興的種子在土中」的歌詞時,很少人知道作曲不詳的人其實是陳實。而致力族群發展與原住民自治,卻成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高一生,其事蹟與創作歌曲如〈春之佐保姬〉與〈杜鵑山〉等,則在平反後才一一浮現。

這次與原住民合作策劃執行的小型特展,詮釋的角度主要是以三位後人陳明仁、高英傑與陸賢文的角度說父親的音樂故事。這三位協同策展人皆承繼了父親對音樂的喜好,父親的音樂觀與作品也對他們有著深深的影響,而他們同時從事父親音樂的整理研究工作。而館內的林娜鈴小姐(南王部落卑南族),則成為這個特展與南王部落以及陸森寶家族溝通的重要角色。由於這三個人對許多人來說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嚐試以展示結合繪本、動畫影片與學習網站等方式,呈現三位的音樂故事,希望讓大家更容易認識與親近他們。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策劃執行: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陳明仁、高英傑、陸賢文

音樂提供: 新台唱片股份有限公司及負責人鄒武鑑先生、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飛魚雲豹音樂工團、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特別感謝協助

鄒族部落:
達邦部落汪幸時、特富野部落高英明、茶山部落李玉燕

卑南族知本部落:
陳秀蘭、陳美枝、
陳明義、陳美花、陳明星、陳金福、知本青年會

卑南族南王部落:
陳光榮、林清美、林豪勳、曾修花、鄭玉妹、林智美、吳花枝、呂育芸

相關研究者:
駱維道、胡台麗、陳素貞、
黃貴潮、陳俊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