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博物館頻道
  一個傳遞「愛」的特展:「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

考古探索

  關於尼安德塔人二三事

博物館頻道

  自我探索.刻畫部落文化的故事:2014原藝節作品創作概念分享
搶鮮報
友善連結
史前館粉絲頁
  參觀服務
史前館
 

開放時間、票價
語音定時、預約導覽
參觀須知
交通資訊
建議行程

卑南文化公園
 

開放時間、票價
參觀須知、交通資訊

導覽服務
建議行程

  博物館花絮
 

卑南文化公園暑期單日型營隊—古早味童玩體驗

  卑南文化公園首次針對國小學童辦理暑期單日型營隊,在古早味童玩體驗中藉由操作過去鄰近原住民部落或一般在地的古早童玩,讓學員認識過去如何運用卑南遺址在地的自然資源與素材製作童玩與發展遊戲,除了遊戲,希望參加學員從中領略與探索卑南遺址這塊土地的自然環境,並在自然中開啟創意的內涵。

  現今孩童的玩具大多來自家長所購買,材質也大部份以塑膠類製成為主,相較於早期農業社會父母皆忙於農作,小孩子没有現成的玩具,卻能從大自然中取材做出各式各樣的童玩,雖没有塑膠玩具華麗,卻也創意十足,也能從中體會手做的樂趣。

  參加此次童玩體驗營的小朋友無不對一支簡單的竹槍能發出聲響射出子彈,報紙做的風箏能飛上天感到莫大的好奇,在經過教學老師的細心指導下,自己居然也能動手做出成品,這才發現其實玩具不一定要用買的,透過教學老師的遊戲設計,小朋友拿著自己做的玩具玩得不亦樂乎,雖然自己做的玩具可能不耐用,但拋棄時不會像塑膠玩具那樣造成環境的負擔,這也是小朋友這次學到的寶貴經驗。





文‧圖/李麗雲

 

 


史前館首頁 訂閱 / 取消電子報  史前館電子報第280期 2014.8.1
 

  祝全天下所有的老爸新爸們,8月8號爸爸節快樂!

  史前館將在8月8號這一天推出與親情牽絆有關的展覽「背兒帶」特展,以亞洲各地背負孩子的背兒帶作為連結代間的證明,這個特展讓我們知道各地族群文化與新生兒之間有關的民俗風情,更讓我們藉由物質文化的存在,感受背後無遠弗屆的親情之愛。

  科技擁有連結古今無遠弗屆的力量,讓我們對於史前人類的長相再也不陌生。與現代人起源連結密切的尼安德塔人,到底長甚麼樣子呢?來看看臺大地質系實驗室發展出來的鈾釷定年法,怎樣協助國際團隊解開現代人類起源的謎團。

  現在在史前館本館二樓廊道展出的臺灣原住民青年藝術節展覽,當中好些學校的學生作品很有意思。有些學生鎖定今年度的主題「蝶舞青春」,以蝶為象徵,自由進行與原住民議題、當代發展環境及自我身分認同的創作,且來看看學生如何以作品來回應。

 
 

一個傳遞「愛」的特展:「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

文‧圖/張至善

觸動人‧生命的記憶


特展海報/方紹能攝影。

  生小孩、養小孩、背小孩是每一個家庭都經歷的過程,也是共同的記憶。但每一個地方、人的記憶都不盡相同,有特定的習俗,或使用的物件。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下稱史前館)、輔仁大學及民間企業麗嬰房、民間團體臺灣碧波關懷地球人文協會共同策劃了「繁衍、祈福和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以背兒帶(baby carrier)為焦點,以物件、物質文化來傳遞、展示抽象的概念:「愛」。

  在功能上,背兒帶解放了照顧者的雙手,使其可以兼顧日常工作與幼兒照料的需求。同時,背負也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情感。透過對世界上不同地區背兒方式的認識與理解,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不同文化中的兒童養育方式、宗教信仰、社會結構與傳統工藝等面向……

詳全▲TOP

 
 

關於尼安德塔人二三事

文‧圖/林秀嫚


尼安德塔全身復原圖(引自Tomas Lindahl 1997 Facts and Artifacts of Ancient DNA. Cell 90: 1-3)。

  因臺大地質系實驗室發展出的鈾釷定年法(可上推至一百萬年前)被運用於西班牙胡瑟裂谷(Sima de los Huesos) 的尼安德塔人定年,第1184期臺大校訊指出:「臺大卓越定年技術 協助國際團隊解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這項解開尼安德塔人身世之謎的成果,是重建人類演化史進展上極為重要且關鍵的一大步。」

  其實尼安德塔人的化石首度於1856年在德國Neander(Feldhofer Cave)發現,後來也曾陸續出現於歐洲與西亞。而尼安德塔人存在的年代,一般推測大約在距今40至2萬8千年前(Finlayson et al. 2006),直至這次鈾釷定年法,尼安德塔人的出現年代才被往前推至43萬年前(Arsuaga et al. 2014)。

  此次西班牙胡瑟裂谷所發現的尼安德塔人化石計有6500件、可歸屬於至少28個不同個體;其面部、牙齒與下顎骨顯現出尼安德塔人獨有的單一功能性咀嚼特質(a single masticatory complex),然而,其顱頂(cranial vault)也同時缺乏尼安德塔人特有的特色(Arsuaga et al. 2014)。換句話說,西班牙胡瑟裂谷的尼安德塔人化石於臉部與牙齒上,仍具有一般尼安德塔人的特徵,但其顱頂卻仍保有不少早期人科化石的特色。再者,此批尼安德塔人化石的下顎骨也與早期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有形態上的差異(註1),依Arsuaga等人的研究(2014),其差異性可大至將二者歸類於不同之人種。

詳全文▲TOP

 

 

自我探索.刻畫部落文化的故事:2014原藝節作品創作概念分享

文/圖 Kuli.Kilang


「遺忘‧記憶」版。

前言

  第二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以「蝶舞青春」為標題,是希望原住民青年關注在原住民文化某一議題上;透過認識魯凱族對蝴蝶的文化認知,推展至認識原住民的勇士精神,並期望同學們在學習創作的過程中,將實際的體驗化為創作,激發出原住民青年的無限創意與實踐。而創作出動態或靜態的成果作品,透過史前館架設的平台,運用展示或展演的方式,來展現原住民青年對部落文化的認知或述說自己的故事。

  史前館搭設青年藝術創作交流平台,期許參與的同學,自由地學習各校原藝班運用藝術媒材的創作成果,如同原住民參與部落傳統活動一樣,透過平常心的互動模式,本身就是參與者也是觀察學習者的雙重身分,期望達到心靈成長、藝術萌芽的可能性。

  在這次原藝節參展的作品中,有幾件作品的創作概念值得與大家分享。

詳全文▲TOP

 
 

史前館臉書(Facebook)粉絲頁!

請至臉書「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粉絲頁按讚,就可以不定時收到最新的史前館活動訊息以及其他相關連結!誠摯歡迎您的大拇指!

    

特展:

  • 第二屆臺灣原住民族青年藝術節 蝶舞青春:高中職原藝班藝術教育展演
    時間:103年5月30日至104年9月14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蒙藏服飾展
    時間:103年8月1日至103年11月2日
    地點:本館第三特展室
  • 繁衍、祈福和保護:背兒帶文化
    時間:103年8月8日至104年3月1日
    地點:本館第一特展室
  • 傳統民族服飾娃娃展
    時間:103年8月8日至103年11月9日
    地點:本館常態展廳迴廊
  • 百合花記特展
    時間:103年8月16日至104年2月16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感恩心、一世情:雅美(達悟)族瑞士返航文物特展
    時間:103年5月17日至104年12月31日
    地點:本館常設展廳
  • 情繫南島:岩佐嘉親及其收藏特展
    時間:102年08月16日起至103年9月30日
    地點:本館第B1 宏館新藏展示區
  • 馬年特展
    時間:103年1月19日至104年2月9日
    地點:本館二樓迴廊
  • 國家重要古物──白守蓮遺址岩棺展示
    地點:本館山之廣場迴廊
  • Sanga:飛舞的勇士特展
    地點:21國際渡假村
  • 遠古的臺灣故事
    地點:鹿鳴溫泉酒店
  • [巡迴]海角樂園──國際攝影展
    地點:日暉國際渡假村B1

近期活動:

  • 蝶蝶不休飛呀飛:闖關史前館+臺東趴趴走
    時間:103年5月01日~9月01日
    (1)闖關史前館:歡迎從闖關中認識展廳特選十件文物,通過考驗就有神秘小禮物。
    (2)臺東趴趴走:只要憑一張「本館門票」或「本館與卑南文化公園聯票」,就可到合作小店館舍趴趴走,通過關主的臺灣原住民族知識大考驗,完成6個集章就可以得到小獎品。(更多訊息)
  • 都蘭山南南西:103年史前館達人深度導覽
    活動時間:自103年4月12日至103年12月6日期間,共舉行6場(更多訊息)。
  • 教育資源中心‧聽愛的故事玩戳戳樂
    親情,是影響我們至深至鉅的愛,親情的力量,可以讓我們勇敢的邁向生命的挑戰。本館邀請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為孩子設計了以親情為主的一系列精彩故事與體驗遊戲。全程參與聽故事活動,就可以當場玩戳戳樂!
    日期:104年7月20日~8月31日(每週日)10:00-11:30,共辦理 7 場。
    地點:教育資源中心
    免費,每場限30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97,如預約未額滿,則開放現場報名。歡迎大小朋友攜手參加。 (更多訊息)
  • 專題講座
    103年8月27日│週三14:00-16:30,本館2058教室 【臺灣史前時代裝飾玉器流行趨勢】,主講: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葉美珍副研究員。(更多訊息)。

  》卑南文化公園

  • 2014年學校暨團體預約卑南文化公園DIY體驗活動方案
    卑南文化公園是約在三千年前歷史發生的現場,為讓您有親臨歷史現場的感覺,我們規劃的DIY體驗活動是以:再現史前生活聚落文化,及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為體驗進行之方式。「做中學」是從事教育工作耳熟能詳的重要方法:「我聽到的容易忘記,我看到的容易記得,我親自做的才真正了解。」所以,我們提供以學童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裡讓學童實際體驗三千年前卑南文化的食衣住行等種種生活樣貌,活動透過動手做或遊戲體驗的方式,了解卑南文化公園所擁有的考古人文或生態環境的相關知識與概念,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活動是有作品可以帶回家作紀念,這是學校選擇校外教學時最好的學習與回憶。(更多訊息)
  •  
     
    行政院廣告

更多博物館最新訊息:http://www.nmp.gov.tw/nmpnews.php

103年7、8月活動資訊 PDF 下載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張善楠│主編:林頌恩│執行編輯:楊素琪、陳淑惠│技術人員:劉興隆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