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電子報閱讀區
話題‧話語(一)
  古戰艦重現記—瑞典瓦薩號戰艦保存修復史(下)
話題‧話語(二)
  毛利戰船

話題‧話語(三)

 

異業結盟展創意 行銷文化新話題

搶鮮報
   
  編輯語
 

在132期的電子報,我們介紹過瑞典瓦薩號戰艦保存修復的背景,緊接著我們再來瞭解保存修復的過程,其情節絕對扣人心弦。

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是擅長於航海的民族,其船體不但堅固耐用,同時造形藝術也多采多姿,藉由本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劉世龍先生的文章,讓我們瞭解到毛利人高明的造船工藝。

史前館為提昇入館率,開發博物館客源,無不花盡心思。藉由公服組專任企畫員邱瓊儀小姐的文章,瞭解到史前館的努力,也提供有關異業結合的新契機。

135期電子報編輯將由本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劉世龍擔任,希冀舊雨新知能夠支持與愛護,相信未來本館電子報更能提供多元的資訊服務,將資訊平台的功能發揮地淋漓盡致。

 
  博物館花絮
 


驚豔、仲夏、學習趣

誰說學習是嚴肅的?教育部為吸引學子及民眾於暑假參與社教活動進行文化消費,落實終身學習的政策,首度結合全國15個社教館所、社區大學及教育基金會,以「驚豔、仲夏、學習趣」為主題,串聯「海洋教育」、「閱讀成長」、「文化藝術」、「科技學習」四大主軸,27及28兩日在南海學員辦理聯合行銷記者會暨攤位展示。

本館於攤位中推廣暑假2008科學季-原來如此特展,配合特展主題推出史前玉工坊DIY活動,讓到場民眾親身體驗史前人類的智慧。卑南玉飾製作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讓人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了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現場民眾手握鑽孔器施做,當鑽頭旋透臺灣玉的剎那,莫不驚嘆連連。在科技發達的今日,愈是傳統質樸的文化工藝,愈能吸引大眾的目光,甚而連部裡的長官都大加讚賞。

 
 

 
史前館電子報第134期 2008.07.01 
 

古戰艦重現記—瑞典瓦薩號戰艦保存修復史(下)

文 / 葉前錦 
圖片來源 /“Vasa’s New Battle” 瑞典Magnus Sandstrom教授所架設之專屬瓦薩戰艦修復,網址:http://www.fos.su.se/~magnuss/sulpher.html

前文連結:古戰艦重現記—瑞典瓦薩號戰艦保存修復史(上)


瑞典Magnus Sandstrom教授於船艙內檢查硫酸狀況

危機再現

  經過多年的修復工作後,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並以瓦薩戰艦為名的瓦薩博物館終於在1990年開幕,瓦薩戰艦以嶄新的面貌再次與世人見面,每年約吸引八十萬觀眾前來參觀。瓦薩號開放展示後,保存修復工作便告一段落,進入維護階段,博物館一般例行性的維護工作包括船體定期清潔除塵、展示環境如溫溼度等環境因子監控等,由於戰艦的保存情況十分良好,博物館的保存維護部門由最初12人編制逐漸減少至2人。但好景不常,在2000年瓦薩戰艦發生危機,這是一個特別潮濕的夏天,遊客入館人數絡驛不絕,展示場內相對溼度日日攀升,甚至超過70% ,夏天過後剛好又碰上十分乾燥的秋天,館員發現瓦薩戰艦與庫房內的木器表面出現黃色與白色的不明粉末物,檢測粉末的酸鹼度pH值居然低於3以下,甚至有些區域到達1的程度,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結構化學系森史壯(Magnus Sandstrom)教授採樣分析後發現,戰艦木材內部在事先未知的化學反應下,產生了硫酸,硫酸會侵蝕木材中的纖維導致木質劣化,這種情況如不加以阻止,硫酸會逐漸蔓延至戰艦各個部位,最後造成船體崩解無法修復的慘狀。消息傳出後震驚瑞典全國,瓦薩戰艦再度登上新聞頭條,令人憂心的是沒有人確定戰艦將會惡化到何種地步。

▲TOP

 
 

毛利戰船

文 / 劉世龍
圖片資料來源 /
Vaka Moana- Voyage of the ancestors, editor K.R.Howe ,Bateman publisher
Canoes of Oceania/,A. C. Haddon and James Hornell, Haddon, Alfred C.,Haddon, Alfred C,Bishop Museum


圖1.毛利戰船18世紀所繪詳圖Vaka Moana- Voyage of the ancestors, editor K.R.Howe ,Bateman publisher


圖2.歐洲所繪的毛利戰船
Vaka Moana- Voyage of the ancestors, editor K.R.Howe ,Bateman publisher

  本館今年2月11日至5月11日展出的「大洋之舟-南島先民的航行特展」中,展出過一組雕刻精美的毛利戰船的船首與船尾,毛利戰船(waka taua)是毛利民族造船工藝中(圖1),向來被人讚賞為最大與最精美的船具,多數毛利工匠發展他們的造船技術與高度華麗的雕刻藝術。這些利用堅固及大型的原木刨鑿而成的船具,一般來說平均長度約60至70呎(18至21公尺),有些甚至還超過100呎(30公尺),當年庫克船長(James Cook 1728-1779)抵達該島時(圖2),曾親自度量一艘戰船的尺寸,大約68.5英呎,船的橫樑大約5呎,深大約3.5呎,而法國克羅澤(Crozet)於1772年曾經發現另一艘約為70呎,橫樑為6呎深度為4呎戰船,以本展廳的船尾比例來計算(高為174寬為59厚為21公分),原本的戰船大約長為60呎(18公尺),是屬於毛利戰船中普遍的尺寸。

  詳全文▲TOP

 

 

異業結盟展創意 行銷文化新話題

圖‧文 / 邱瓊儀


鼎東客運合作車體宣傳

  博物館歷經數百年的演變,已從早期服務少數菁英,轉而演變為大眾學習的文化機構。博物館的功能從早期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更推廣至娛樂遊憩的功能取向。今日的博物館不再只是單純的文教行政機關,從當代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融合了資產保存、知性教育、文化創意及休閒娛樂的「複合體」。

詳全文 ▲TOP

 
 

最新活動訊息:http://www.nmp.gov.tw/content/nmpweb/news.aspx

教育活動:

  》本館

  • 「2008年史前考古夏令營」Digging the Past
    活動對象針對全國高中高職學生(含國中高中應屆畢業生)及大專生、大學生。名額18名。研習時間:
    第一梯次:7月4~9日
    第二梯次:8月23日~28日
    http://www.nmp.gov.tw/edunews/digging97.htm
  • 繡創意-珠繡網球帽,7/13(日)14:00~16:00,限量40份,材料費150元。
  • 好聽好玩故事屋—『神話魔毯--魔法精靈說故事』
    時間:每週日上午10:00,地點:史前館教資中心精靈魔法屋
    每場限25人,採預約報名,報名請洽(089)381166轉523、592,如預約未額滿則於當日開放現場報名。
  • 影片欣賞
    7/6(日) 14:00,俄羅斯王子,片長:77分鐘,免費,
    歡迎大小朋友攜手觀賞

  》主題活動

  • 嗨!薏米珠!親子工作坊
    日期:7/5、7/12、7/19,8/2、8/9、8/16、8/23、8/30(週六,下午2點至3點以及3點半至4點半,共2場。)地點:本館教育資源中心
    小小民族學家IMMI邀請親子家庭預約參加,藉由遊戲的體驗,實地體會薏米珠的田野調查,啟發對環境的觀察力,看平凡的薏米珠如何變身亮眼的小珍珠

  》卑南文化公園

  • 「到博物館做教學」教師研習會
    時間:7/8(二)早上8:30至下午5:00(提供便當)
    地點:卑南文化公園考古工作室
    詳細課程內容請上史前館卑南文化公園網站參閱。
  • 優美哀淒的雙管鼻笛:親自製作與吹奏教學
    時間:7/26(週六);下午1:00至5:00
    地點:卑南文化公園展示廳教室
    酌收活動材料費:100元
  • 摩登史前人新玩意
    週二至週日,09:00~17:00,史前玉工坊—卑南古玉DIY。卑南玉飾製作之精美常令人嘆為觀止,因此對於當時高度的工藝技術水準,有著探尋與實際操作的欲求,為讓卑南玉飾的磨製方法與穿孔技術,能重現眾人眼前,特別準備砥石及仿製了古老的鑽孔器,俾使能再現卑南玉飾的風采。材料費100元,體驗時間30分鐘至1小時。

特展:

  • 「嗨!薏米珠 — 種子的手作藝術」特展,自5月20日至8月31日展出,地點:史前館一樓左側穿堂。
    在世界各地,人和薏米珠有著各種不同的關係……,
    菲律賓Tipori的女性們,用薏米珠裝飾的手製藝品賣給觀光客;
    寮國的孩子們手上把玩的娃娃,有薏米珠串成的小項鍊;
    泰國和緬甸的購物中心,販售薏米珠裝飾的商品,展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台灣賽夏族於矮靈祭使用的節奏樂器,是以薏米珠與竹子製成的臀鈴。
    這個特展,我們將透過薏米珠的手作藝術品,串連起世界各地人們利用植物種子的生活經驗與美感呈現,透過與薏苡的對話,了解人與植物的關係。 展出內容包括:「薏苡植物的生態學」、「世界各大洲的薏米珠工藝」、「旅行博物館的概念和足跡」與「本展的策展過程」。此外,還特別增加台灣地方特有的薏米珠手作藝術,如賽夏族臀鈴、蘭嶼的貝殼項鍊等。
  • 「2008─如鼠家珍」鼠年特展,自5月13日至98年1月23日展出,
    地點:史前館二樓迴廊
    鼠類
    在生物分類上究竟有多少族群?
    在生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在考古研究中又提供了什麼樣意義非凡的線索?
    台灣原住民族中泰雅及阿美族人為了保護穀物不受鼠患,穀倉建築上有哪些因應的防鼠設施?
    蘭嶼達悟人的傳說故事中,老鼠怎麼變成了魚?
    南王卑南族人所稱的古拉寶,又是如何神奇的老鼠?
    「2008--如鼠家珍」將一一為您解說。
    觀眾並可透過展板上播放的影片,學唱卑南族人稱頌老鼠的有趣歌謠。
  • 遠古臺灣的故事——探索史前文化展出時間:7/1~9/30,
    展覽地點:知本老爺大酒店B1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已有3-400萬年之久。通常我們把有文字紀錄的時代稱做歷史時代,文字紀錄之前稱為史前時代。
    臺灣早在2-3萬年前已有史前人類居住,遺址即是過去人類生活所留下的生活遺跡,它包含了生活物質的遺留堆積,我們稱為「文化層」。文化層中通常保存了建築、其他構造物及生活器物的遺留,其中最常見的為陶器、石器、骨器等史前器物。
    史前時代依時間順序分為以漁獵、採集為生的舊石器時代;農耕、畜牧、製作陶器的新石器時代;有金屬物出現的鐵器時代。
    讓我們想像搭乘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器,回到遠古的臺灣史前時代,一起看看史前人類的生活。

演出:

  • 97年原住民文化暨樂舞創新培植計畫

    7月份配合暑假加場演出團體及時間
    7/5(六) 下午2:00 高山舞集(卑南族)
    7/12(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比那斯基(卑南族)
    7/19(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紅葉部落(布農族)
    7/26(六) 上午10:00
         下午2:00 創作樂手--Lavakaw拉法告(魯凱族)

    地點:本館玻璃屋餐廳

    7月3-5日 展演團隊巡迴交流
    巡迴地點:屏東牡丹.來義等
    舞團:比那斯基青少年樂舞團與台東高商原舞社

▲TOP

 
 
  本報著作權屬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
發行人:浦忠成│執行編輯:陳俊男│助理編輯:林娜鈴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館址: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電話:089-381166│傳真:089-381199